帶來相對穩健的收益
從上證指數1991 年至2009 年的歷史數據看,如果在歷史上的任意一點向前推算10 年,會發現10 年后的大盤點位基本都高于10 年前,如圖1 所示。這可以從一個方面說明長期投資的意義:如果投資的時間足夠長,投資發生虧損的可能性較小,說明長期投資可能會為投資者帶來相對穩健的收益。
圖1 上證綜指走勢圖(數據來源:和訊財經)
此外,在圖2中從美國股市歷年的數據統計中可以發現,一方面能夠看到當投資時間超過10 年后,其最低收益與最高收益均為正值。也就是說,只要投資者的投資時間超過10 年,那么無論投資者在熊市或牛市入市,也無論投資期間經歷了怎樣的市場變化,他的投資發生虧損的可能性較小。圖2 中的對應投資時間為10 年[1.24%,19.35%]、15 年[4.31%,17.52%]、20 年[5.53%,16.65%]、25 年[7.90%,13.10%]幾個區間。
圖2 美國股市歷年的數據統計 (數據來源:《錢經》)
而另一方面,能夠看到最高收益與最低收益之差的絕對值在逐漸縮小,如圖3 所示。也就是說,隨著投資時間的逐漸增長,投資的年化收益也會趨于穩定,而年化收益的穩定,則表示投資者對未來預期收益的確定性逐漸增加,即投資時間超過25 年,那么從理論上講至少能夠獲得7.9%的年化收益。而投資者便能夠以此為基礎制定長期的投資目標與相應的投資規劃。
進行長期投資前的準備
一、以經濟發展方向為基礎
投資者在進行長期投資時,首先要做的就是判斷未來10 年乃至更長的時間內,中國經濟是否具有持續上升的可能性。從當前宏觀經濟發展狀況的層面看,包括中國、巴西、印度等國家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正在逐步走到世界經濟舞臺的正前方。而從中國經濟過去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上看,可以認為中國經濟未來的良好發展勢頭擁有較大的確定性,而這也正是投資者進行長期投資、分享經濟增長成果的基礎。
二、以精選持有對象為前提
投資者在進行長期投資前,首先要精選出值得長期持有的品種。實際上,價值投資理論倡導者之一的沃倫·巴菲特(WarrenE.Buffett),在選擇長期持有某個公司的股票時,就是以對其進行深入的了解與分析為前提的。他認為,當股票價值低于實質價值(intrinsic value)時,該股票便擁有“安全邊際”,所以他建議投資者應該將精力集中在那些價格被低估的股票上。
同樣,菲利普·費舍也認為投資者應關注那些成長率高于平均水準且擁有卓越管理層的企業。他認為僅依靠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并不足以做出投資決策,而是應該盡可能地從各種渠道獲得該公司的第一手資料。費舍的這種方式,目前已成為基金經理人選股時的必要功課。那么,投資者將成功者的投資理念應用到自己的投資中,則是應以精選持有對象為前提,選出值得投資并長期持有的品種。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在長期持有的過程中為投資者帶來更加豐厚的回報。
三、追求的是持有而非出售
一般認為,長期投資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于對資產的持有,而不是出售。這是長期投資與短期投資的本質區別,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長期投資與短期投資的出發點不同。一般來講,短期投資中包含著更多“投機”的成分,因此短期投資多以“低買高賣”的方式賺取資產價值的差額,由此取得收益;而長期投資包含著更多“投資”的成分,正如前文所述,長期投資力求分析經濟增長與上市公司成長所帶來的資產增值,由此取得長期、穩定的收益。因此,相對于短期投資來說,長期投資更注重于持有某種資產,進而通過長期的積累實現財富增長。
2.現金并不是衡量資產總值的唯一指標。很多投資者都認為“落袋為安”才是投資的根本目的。也就是說,相對于股票、基金等資產來說,現金資產能夠讓投資者產生更多的“安全感”。但實際上,持有現金資產非但無法實現資產增值,還有可能因通貨膨脹等因素,出現相對貶值的情況;與此對應的,如果投資者長期持有的是具有增值能力的資產,那么在長期持有的過程中,該資產始終能夠為投資者總資產的增長發揮作用,從而實現保值、增值的目的。因此,投資者在進行長期投資時,一定要明確長期投資的追求是什么,只有這樣才能在面對市場的短期波動時,平抑心理因素的波動,從而客觀、合理地對自己的投資進行分析。
長期投資是投資方式的一種
投資者在進行長期投資時必須明確的一點就是,長期投資僅僅是投資方式的一種,它僅僅是一種方法,一種通過長期、穩定的收益來幫助投資者實現資產增值目的,進而實現投資目標的方法,是在投資者無法準確地預測市場的情況下,能夠采用且有可能獲得較為確定的預期收益的投資方式。
事實上,在投資的過程中,長期投資的理念是沒有變化的,發生變化的是投資者自己的情緒。正是因為投資者情緒的變化,導致了其看待事物的態度與方式發生變化。而對投資者來說,最可怕的事情莫過于因為心理因素的影響而做出非理性的投資決策。(本文由華夏基金公司提供)
(摘自交易所網站)